看過《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嗎?其實裡面那種童話色彩已經漸漸滲透我們的生活:從網絡、貨架到實體店面。
「如果你們的巧克力有自己的個性和人格,那會是什麼?」
「一個古典優雅的人,可能是個男的。」立陶宛巧克力公司 Chocolate Naïve 的聯合創始人 Arunas Matacius 這樣回答道。
奧地利巧克力公司 Zotter Chocolate 中國區負責人 Julia Zotter 給出的答案則截然不同:「很難描述,估計會是個吃貨,哦,一個廚師,瘋狂而極具實驗精神的廚師。他志願嘗試各種新事物,是個非主流的人,但也喜歡大眾的口味。」這個定位高端的巧克力品牌不斷在研發新口味和新項目,目前已有約 400 種:覆盆子味,豆漿味,辣味……
巧克力可能是包容性與可塑性最強的產品。它可以流動,可以千變萬化,被加工成各異的形式以及擁有數百種口味~普通的巧克力消費者,或許說不上材料成分、可可含量等,卻不難數出自己曾吃過哪些板狀和金幣狀的巧克力,還有那些五顏六色的巧克力豆等等。
如果說越來越多的食品品牌都會藉由出色的包裝視覺在最短的時間裡催促顧客做出購買決定,那巧克力公司一定是當中的翹楚:「嘿,我們不僅好吃,而且能讓你快樂,讓你感到這世界多麼美好。」
那個選擇做個古典男人的 Chocolate Naïve 公司信奉「Simple is very complex」的概念,而品牌最著名的亦是「回歸本真」,其系列全以純白為包裝,每塊巧克力就像一本風格清新的小書。書的封面上只有一名騎著獨輪車的男士,以及用數字標示的可可含量。
「任何設計都該有它的靈魂和故事,而我們的每塊巧克力都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它或許關乎我們的回憶,也可能關於本地傳統,比如說到山野裡採蘑菇,看看蜜蜂什麼的。 」Matacius 對《好奇心日報》這麼說。
對很多巧克力品牌而言,包裝不僅僅是為了搶眼奪目、讓顧客從貨架上取下商品那麼簡單,而還擁有與顧客加以溝通的部分。
它除了最先讓消費者意識到手上的巧克力背後有個品牌,而這個品牌也有屬於它自己的生命、故事、獨特的性格、價值觀和處事方式等,有著一追求某夢想的精神!除此之外,也是令人能夠記憶深刻,使顧客能一次次回頭的重要部分。
英國巧克力品牌 The Grown Up Chocolate 的包裝上印有孩子的照片,古靈精怪的小孩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或者戴上寬檐帽舉起望遠鏡朝遠處看。
這個品牌是這麼說的:自己的巧克力既符合成年人的口味,又能滿足他們的懷舊情懷,幫助他們找回長大後就再也沒嚐過的童年時代的巧克力味道。
來自美國洛杉磯的 Compartes Chocolate 有「世界」系列和「無盡的夢」兩系列的巧克力。前者包含來自 13 個國家的異域風味(如埃及的玫瑰與開心果,泰國的生薑與檸檬草),包裝設計就融合了這國家的圖騰、印花與文化藝術;後者則是正宗本土口味、美國風格,作為 Compartes 誕生 62 年紀念,寄託著品牌和創始人 Jonathan Grahm 這些年來的「美國夢」。
絕對不甘於平庸的還有 Chocolate with Attitude,他們的包裝設計天馬行空,各個包裝的插畫、樣式和主題彷彿風馬牛不相及;一盒巧克力裡有 12 顆小巧克力,每顆代表了一種個性和「原型」(心理學家榮格的說法)。但這可不是精神分裂,而是他們認為這些會拒載一起才是品牌的「Attitude」。
就是那個把自己比作喜歡做實驗的廚師的那個牌子,說自己專注對抗無聊,甚至其將近二十年的發展史中充滿匪夷所思和離經叛道的,如長期和奧地利藝術家 Andreas H. Gratze 合作…後者是位畫家,為他們的包裝創作封面畫。他先品嚐新款巧克力的味道,為它賦予某種個性,然後再進行插畫創作。
每個包裝都有特定主題,譬如「秘密禁地」「白色女神」「芒果探戈」「熱情似火」等皆是他想講的故事。Gratze 的設計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明艷濃烈,內容誇張恣肆,有時也抽象晦澀。而他的創作已成為 Zotter 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在奧地利,每個人都能認出我們的巧克力。即使那是一個新包裝,即使他們沒看到牌子的名字,但他們看到就能立刻認出來。」Julia 說。
儘管開發很多口味,還和不同的人合作,Zotter Chocolate 的規模卻不大。「如果每個住在上海的人都吃一塊我們的巧克力,那我們在奧地利的工廠就要花 4 年時間來生產這種巧克力。我們就是這麼小。」
我們採訪的一個越南巧克力品牌 Marou Chocolate 是由法國人Vincent Marou 和朋友所聯合創辦的,一間關於公司業務的大小決定都僅由兩位創始人來做,他們也願意在包裝設計上多付出些成本。
Marou Chocolate 的每一種巧克力的名字都以種植其所用的可可豆之省份來命名,亦選用與可可豆相同的顏色做使用。包裝上的圖案則對應於越南南的自然風情——動物、花朵、水果,甚至熱帶季風等。
這可能是巧克力這個行業的魅力所在:儘管吉百利這樣的大公司依然壟斷市場,但是也有無數微型的公司能夠找到自己獨特的生存模式。
用 Julia Zotter 的話來說,巧克力市場中的大公司(如吉百利)通常只有那些用工業生產方式生產巧克力的大公司,他們一般都不太改變口味和設計樣式;而小公司,規模可以小到只有一個人在經營、製作,自行設計與包裝等。
老派的巧克力品牌可能會選擇制式卻經典的包裝,批量生產的主流大公司則喜歡把看起來誘人的巧克力圖案和公司宣傳語設計在明顯的位置上,而獨立的小公司則富變化、具藝術感 —— 事實上,它們為巧克力的包裝設計付出了最多的想像力!
雖然沒有透露具體數字,Marou Chocolate 還是告訴《好奇心日報》,他們的確為設計花了許多錢和時間。因為他們希望每年都能推出新產品和新包裝,藉此體現出品牌的不同元素及多元性。
完成一個能定義品牌的設計需要很多嘗試,而他們通常會花相當長的時間去嘗試不同的方向和類型,有時幾個月後才能定奪,而要在消費者那裡成功建立起品牌的形象,又得經過好幾年的時間。
但 Vincent Marou 認為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因為鮮明而有感染力的品牌形象意味著有相當強勢的市場競爭力,也就更能賣出更多的巧克力!
如果有足夠預算,當然也能請專業的設計諮詢機構做服務,英國設計公司 Pearlfisher 和巧克力品牌 Green & Black 的合作就是如此。
Green & Black 只生產有機巧克力,產品價格為在高端價位。因此 Pearlfisher 在設計中去除許多象徵「奢華:的傳統元素,如金色閃亮的材料,反而選用樸素的紙質和簡單的單色系包裝,作為傳遞此價值觀的呈現:當代的日常奢侈品應該講求有機、環保、健康。而精簡的設計,選用天然的包裝材料和產品原料,也逐漸成為巧克力包裝的一大趨勢!」
Pearlfisher 觀察到,現在有更多的巧克力消費者企圖於尋求某種「日常生活的奢侈品」——不僅產品優質,而且品牌更開放、更真誠,且與消費者有更多的互動。
所以,巧克品牌就要依靠不同的材料以及圖像、結構等視覺語言來完成整體性的包裝設計,藉此與消費者有更多的溝通及互動,再加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還有一些巧克力公司希望拓寬你對這種食物的想像,比如說,做一個巧克力體驗店怎麼樣?這並不是說把店鋪裝修得華貴精緻 —— 就好像你現在到處能看到的 Godiva 一樣,讓你體驗巧克力的各種形式。從英國伯明翰的吉百利巧克力世界到科隆的伊姆霍夫巧克力博物館,從美國 Mast 兄弟的巧克力工坊到日本札幌的白色戀人公園,這些浪漫的地方真實存在著,每個人都能從整個體驗中獲得他們想要的,並且能夠享受吃巧克力的過程~!
文章來源:好奇心日報
留言列表